继日本人学习伪中国语之后,国内网友开始用"俳句"发言了?

一碗葫芦

作者:一碗葫芦

发布于2025-02-11 16:39:12 +订阅

        随着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,如今大伙开始意识到,语言或许才是全世界网友唯一的隔阂。

        例如前一阵子美国洋抖要被禁,一大群“tiktok难民”涌入小红书。

        为了帮助大洋两岸的网友交流更加顺畅,小红书也是紧急推出了一个翻译功能,而且在AI的帮助下,看起来还挺智能的。

        不过,对于中日网友来说,双方在文字阅读方面好像并没有其他语言来得那么费劲。

        或许是因为日语中含有大量汉字,所以咱们即便对日语一窍不通,有些时候看着里面的中文也能了解个大概。

        所以这些年来,日本网友一直在研究能够让中日双方都能看明白的“伪中国语”。

        该说不说,这“伪中国语”看起来还颇有点文言文的意味。

日本作者写的“伪中国语”异世界小说

        甚至前段时间,日本那边还上架了一个叫作“対多(推特的音译)”的伪中国语APP,让喜欢研究伪中国语的用户都聚集在一块儿。

日本网友问中国网友能不能看懂伪中国语

        正所谓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,当日本网友正热火朝天地学着“伪中国语”的时候,咱们这边也没闲着,开始学起了日本的“俳句”。

        要说这波热度,则是来自B站一位日语学习UP的视频。

        视频的内容是,在日本全国高中文艺比赛中,一位高三女生靠着回忆“和自己患有乳腺癌的母亲一起看萤火虫”的感人诗句,获得了全国第一的名次。

来源:B站MOJi辞書

        而在评论区中,这位UP还贴心地附上了这首俳句的中文翻译。

        这翻译看上去既保留了原有的格式,又将其中的韵味给翻译出来了,所以在评论区得到了不少好评。

        于是,在一片“妙哉”之后,这样的文笔也激起了评论区一众网友们的创作欲。

        不过还是要提一句,由于俳句是日本的传统短诗形式,除非感兴趣,大部分网友也并不会去特地研究这诗该怎么写。

        很多人能知道俳句,可能只是在游戏或者其他文学作品中有所接触。

《对马岛》中的俳句

        我也在互联网上搜了一下,发现传统的俳句除了要满足17个音节(不是汉字数)之外,还要注意“季语”和“切字”的使用。

        但咱网友可不管这那的,写俳句的时候只管用上最容易理解的“5-7-5”格式,顶多再注意一下句子的押韵;

        再加上此前关于俳句有个比较出圈的梗,就是《日常》里祐子为了凑字数引用经典俳句里的一句“最上川”。

        大伙发现,把这个“最XX”的句式用在评论网友的俳句上面,似乎天然就有着节目效果拉满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 于是,这个“5-7-5”和“最XX”的句式,就成了国内互联网特有的俳句“定型文”。

        例如刚刚过去的春节档,有网友花了大价钱看了两部电影,回来后抒发了自己的后悔情绪。

        还有前段时间LG杯的事情,也有网友整上了俳句,寥寥几个字就阐述了这件糟心事儿,概括能力堪称一绝。

        有网友结合实际情况赋诗一首,上演“最真实的一集”。

        还有的灵机一动,将小时候记得滚瓜烂熟的广告词套用了上去,发现还挺押韵,不得不感叹一句:“还是小时候的广告洗脑”。

        除了老老实实用中文写俳句,随着参与整活的人越来越多,涉猎各行各业的网友便开始脑洞大开,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“花式俳句”。

        有的人灵机一动,用其他国家的语言来写俳句。

        虽说对于俳句来说,也有结合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变体吧,但这些诗句里的这股子抽象,一看就是咱国内网友写的。

        还有网友精通数理化,用专业知识证明了理科也能和文科一样浪漫。

        当然,要说提笔写诗,那么咱们的古诗绝对是最现成的素材之一。

        于是评论区有网友用古诗里的内容套用在了俳句上,看起来还真有模有样的。

        不过对于写诗来说,大伙肯定还是写起自家的诗体要更加拿手。

        所以评论区中不乏“大诗人”洋洋洒洒留下了几首好诗——看来,还是咱们自己的诗句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啊。

        随着这类“中式俳句”在互联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大,如今在一些关于日本的视频的评论区底下,你都能看到不少它们的影子。

        就比如刚刚看到个“日本JK不爱穿水手服更爱穿卫衣”的帖子;

来源:B站 幽默老日

        就有网友马上在评论区底下用固定句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。

        前阵子日本那边米价一直居高不降,惹得民众怨声载道。

来源:B站 MOJi辞書

        于是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,借用俳句抒发自己的想法。

        甚至连前段时间爆火的日本“米饭仙人”底下,都有不少玩梗整活的。

        不知道随着玩梗的网友越来越多,这个“俳句定型文”最终会不会成为一个固定的网络用语。

        但总之,在熬夜看了这么多脑洞大开的“中式俳句”之后,我也想和这位网友一样感叹一句:

最牛马

分享到:

APP精彩推荐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