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着猫来场旅行,或通过它看一段历史变迁,体会人情冷暖,是什么感觉?春节期间,优酷放出了这样一部名为《猫行东方》的动画短篇集,聚集了10部主题为“猫咪”“国风”的原创作品。
猫猫们虽好,但出圈不易。在国内,这类动画短片大合集不是什么新鲜事,观众看到它的第一反应,从“国产《爱死机》”,变成了“又一部《中国奇谭》”。
即便如此,为何各平台对此类作品的重视程度似是有所提升?每集一个独立小故事的魅力究竟在哪?
必不可少的内容类型
国内动画观众最为熟知的内容并非短片,除了院线上映的动画电影,日常期待的便是长篇系列改编剧集的每周更新。此番现状的确有“拉更多人入坑国产动画”的效果,相较之下,动画创作者们梦寐以求的原创动画发展空间却较窄。
良性的市场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内容,也需要挖掘有潜力的创作新人,生产内容的创作者则需要展示自我的舞台,于是能够承担以上职能的动画短片,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多部故事独立、表现形式各异的动画作品集合到一起,又能扩大项目声量,动画短片集成为了近几年内容市场里一种新兴形态。
近年来,视频平台各自的扶持计划与动画短篇集相伴而生。B站的“寻光计划”下设三个子计划,对应不同阶段的动画人,其中“胶囊计划”面向现有动画制作人与团队,成片构成的同名短篇集,已经出到第三季且正在播出中。腾讯视频启动的中国青年动画导演扶持计划,《腾讯视频原创动画短片集》中有四集内容源自于此。优酷新作《猫行东方》里《鬼怪车站》的导演,就是平台“一千零一夜”计划的“新锐导演奖”得主之一。
根据许多创作者的访谈,这类短片往往采用平台邀请、自由发挥或是投稿参赛的创作模式。内容多以原创为主,难以预测的情节走向,新鲜多样的风格探索,让许多观众欲罢不能。
其中不乏《胶囊计划:英雄》里《选仙台》那样脉络清晰、引人思考的志怪故事。
以及《腾讯视频原创动画短片集》里《糖果狂想曲》极尽风格化的内容,故事改编自绘本,定格动画与歌舞片的搭配在国内实属罕见。
也有如《猫行东方》第一集《大千世界》重视绚丽多姿的大场面,还与山西文旅展开联动,展现古建、非遗彩塑的震撼。
尽管内容呈现侧重点不同,这些作品却有许多共性。
比起纯粹的独立动画、大学专业课毕设,短片集更贴近市场,又比商业长篇多了创作空间,更容易控制成本与风险,还能发挥不同团队的创意特色和技术优势,甚至允许具备实验性质的内容诞生。
无论由专业的动画团队制作,还是在校师生参与、学院派气质浓厚,论创作目标,短片都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,或是想要冲击国内外奖项,商业性永远不是排在第一位的要素。
这类不一味迎合市场的作品,也是国产动画发展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动画短片,猜你喜欢
就算出品方对动画短片的商业期望不高,制作上也尽可能随创作者心意,但若一部优质作品无法被更多人看见、共鸣,何尝不是一种浪费,况且动画短片亦有出圈潜质。
正如动画电影钟爱“神话宇宙”“神仙打架”,网络动画短片这一领域,平台与创作者也好像找到了创作关键词——“中国风”。这里的中国风标签,可能是是古色古香的角色和故事背景,也可能是一种审美、思想或是精神。这些“仅国人最易共情”的东西,正在尽可能帮助短片触及更加广泛的观众群体。
究其原因,或许是上世纪美影厂的动画短片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小朋友成长,国内观众对水墨、木偶等定格动画风格的喜爱,以及对中式故事的欣赏,在那时就已经深植于脑海。你看如今网络动画时代,多少人还在怀念过去的动画表现?“有看上美影老动画的感觉”已经成为当今大众对国产动画短片的极高赞誉,到目前为止,仅有部分案例得此殊荣。
网络动画“平台大战”尚未成型的前几年,《中国古诗词动漫》便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,不过大家可能更熟知该作的曾用名《中国唱诗班》。其中最为出圈的《相思》,剧情发生在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,动画团队将王维创作的古诗具象成一段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,意境与感悟兼备的短片,有种小时候阅读课外拓展读物的美。
动画短片其实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内容摄入习惯,短时间内告知所有前因后果,要素环环相扣,给予观众一刹那的震撼。再加上短片更容易把控内容的综合品质,与本就易被大众接受的“中国风”搭配,观众也往往对这种内容形态此报以宽容、支持的态度。
2023年,上海美影厂与B站联合出品的《中国奇谭》引爆新年。最火的前两集,《小妖怪的夏天》引发无数打工人共鸣,《鹅鹅鹅》作为默片,将中式怪诞风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观众们一边惊喜“以前的美影厂终于回来了”,一边乐此不疲地进行解读、分享以及二次创作,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的普及,无疑为此类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。
短片合集使得项目的播出效应最大化,可能观众们不记得每一集的作品名,甚至未关注后续更新的内容,但《中国奇谭》的名号却在国内互联网打响了,不仅第二季呼声高涨,其中《小妖怪的夏天》、《林林》和《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》三部短片的大电影皆已备案,关注度最高的《小妖怪的夏天》有望今年暑期与观众在电影院里相见。
《中国奇谭》大热后,小猪妖、狐狸公子的商品化也立马跟进,在上美影旗舰店、哔哩哔哩会员购上架的挂件、立牌、桌面摆件等商品,价格在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。
不过,因火爆全网而推进大电影和商业衍生的动画短片还是较为少见,毕竟短片的特质摆在面前,一方面,有的创作者过于注重视觉效果,在故事把控上缺乏经验,另一方面,短片很难像长线IP动画那样具备持续性的影响力和吸金的能力。因此《中国奇谭》的火爆可遇不可求,但对于出品方和创作者而言,面向大众、影响力出圈仍是最佳结果,难怪“中国风”成了各平台都愿意紧扣的系列短片命题。
动画短片的探索空间还很大
近年来内容平台对动画短片集的热情绝非空穴来风,这就不得不提2019年N etflix那部《爱,死亡和机器人》了。
在此之前,动画短篇集未曾受到过此等量级的关注度。不知提起这部作品,你想到的是血浆四溅的视觉冲击,是让人感慨万千的哲学思辨,还是精妙绝伦的故事编排?无论如何,蒂姆·米勒、大卫·芬奇共同筹划的《爱死机》确实颠覆了全世界许多观众对于科幻动画短片集的认知。
《爱死机》项目是大胆的,大胆到从主创想法诞生到获得流媒体平台支持花了十年时间。同时《爱死机》又精准拿捏住了全球观众的偏好,不论原创还是改编作品,重视每一集的最终呈现效果,灵感和技术匹配得更加顺畅。以至于短篇集既有画面提供感官刺激,又有故事内核引发热议,各司其职,文化效应与商业效应兼顾。
对于幕后平台而言,下注《爱死机》自然是希望新鲜内容为自己的平台内容生态服务,带来更多活跃用户关注,同时更加精准地测试观众的内容偏好。N etflix平台早已续订《爱死机》第四季,可惜未能如预期在2024年开播。
而对于站在幕后制作团队的角度来说,短片合集的成功则意味着更多工作机会。蒂姆·米勒的Blur Studio本就是知名的CG动画公司,主要负责《爱死机》的统筹工作,为独立创作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、监督项目进展,也会上手制作游戏短片和电影特效。在全球经济因素影响,以及AI发展浪潮下引发的海外老牌CG公司裁员、关闭等各种新闻下,主创与其团队依靠《爱死机》在全世界打响了口碑。
不久前,蒂姆·米勒和Blur Studio为亚马逊Prime Video开发的原创动画剧集《秘密关卡》播出,这个由游戏公司和流媒体平台共同买单的项目,堪称制作精良的“游戏品牌广告”合集,是同期Prime Video上观看热度最高的作品,且已续订第二季。
这样看来,国内动画短片的探索开发还任重道远。
抛开限制级内容元素不谈,国产动画短片在故事的完整度、叙事节奏和能力等方面,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。与此同时,动画团队知名度如何提高,短篇集项目如何有效推广出圈,以及商品衍生等环节如何完善,都有待从业者一一解决。
从《胶囊计划》《中国奇谭》到《腾讯视频原创短篇集》《猫行东方》,这些小而美的作品都是平台与创作者给出的现阶段答卷,是国产动画从量变转向质变的一种方向,想必从业者不会停下探索尝试的脚步。希望未来,国内能诞生更多艺术与商业全都要,且影响深远的动画短片。因为观众与市场需要的,不仅是动画长片,还需要这类将多样性拉满的优质内容。